查看原文
其他

WEEC2024 Day 3丨探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践行路径

ESG青年
2024-09-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绿色光年 Author 光年君



前言

第十二届世界环境教育大会于2024年1月29日至2月2日在阿布扎比召开,主题是“连接人们,创造明天”(“Connecting People, Creating Tomorrow.”),世界环境教育大会(WEEC)是一个致力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大会。大会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环境教育应对气候变化、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环境挑战,以及如何鼓励跨国界、跨文化和跨世代的协作。会议不仅限于传统的学术和实践交流,也鼓励采取创新形式,如艺术表演和互动活动,以丰富教育内容和参与体验。

绿色光年青年代表团已于1月28日抵达阿布扎比参会,本篇文章是绿光青年代表团第三天的参会心得分享:


Day 3 精彩瞬间







左右滑动查看所有照片


参会心得








龚文竹(Wenzhu Gong)

绿色光年 青年项目主管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浅谈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近20年里,全球教育都在探索适合本地区/国家的教育转型路径,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其他影响。在国内,市民需要共同建设双创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理念也早早在校园内传播。尤其是近五年,国内不少中小学校都积极推动以可持续发展议题相关的校内项目式学习活动,帮助中小学生理解气候变化,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理解气候行动的重要性。可以说,千禧年后出生的青少年们从小便知道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同保护环境。然而,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即使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可在气候变化的对比之下,传统文化传承也稍逊一色。那么,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传统文化传承的突破点在哪儿呢?传统文化如何与气候变化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共同发展呢?


  • 灵活定位自己是“知识”还是传播知识的”教育工具

传统技艺应该灵活定位自己是“知识”还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不止传统文化面临传承的困境,环境教育、气候变化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同样也面临着“传播困难”的问题。大量的科学事实与理论很难以同一个形式在不同的年龄层次里科普。当困难遇上困难时,解决路径自然就来了。


传统技艺可以将自身灵活定位为传播知识的“工具”。此时的知识便是气候变化教育的内容,而传统技艺便是传播它的工具/载体。在这一点上,非洲地区国家与东南亚国家可以成为我国学习的案例。2023年10月中旬,世界粮食论坛在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展开。非洲国家的青年代表用传统音乐向与会者传达他们在气候行动上作出的努力。(详情:绿色光年在罗马WFF的第一天!



2023年11月初,第十三届RCE全球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当地RCE做科普气候知识的方式是皮影戏教育。一位5岁的小朋友通过表演皮影戏,非常自如的向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大家讲解吉隆坡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成果。2024年1月,在世界环境教育大会上,印度南部地区的教育者在分享教育实践案例时,皮影戏贯穿了当地气候教育。



  • 创新内容,做教育文化界的时代弄潮儿

传统文化必须要保留,要传承。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讲时代的故事。平江路的发展故事可以通过评弹技艺讲给世界听;福建的海洋保护故事可以通过泉州木偶戏讲给世界听;北京天空的变蓝之路可以通过直击人心的京剧唱给世界听。就像上海市某小学鼓励学生用上海话主持校内电台,通过电台频道,通过上海话,向全校师生及家长科普气候知识,传达小学生已经开展或者可以开展的气候行动。


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必须克服“传承困难”的挑战。灵活定位自身角色,在保留老祖宗留下的技艺与实干内容的同时,做教育文化节的时代弄潮儿,创新内容设计。这也是为我们的下一代留下独属于千禧年代的实干内容了吧。


徐嘉璇(Jiaxuan Xu)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在第十二届环境教育大会召开的第三天早上,来自澳大利亚的Anne Poelina女士基于对澳大利亚本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发表了她的看法。



作为澳大利亚的原住民,Anne Poelina女士首先表达了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关切。她指出,在过去的65000年里,当地人民与澳大利亚土地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这漫长的期间,当地人民形成了对于自然与生物的独特价值观,他们坚信自然界的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和意义。



此后,Anne Poelina女士也表示,殖民者曾经采取了不可持续的开采行动,导致澳大利亚的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如今,澳大利亚政府依照《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战略2010-2020》,不断加强对当地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与此同时,当地人民也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地发起生态保护行动,将自己对保护自然与生物的传统价值观融入各类实践活动中。


从Anne Poelina女士的演讲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价值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的演讲也印证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是普遍的。作为大国,中国重视培育公民的价值观,与自然共生的理念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中国也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发展了符合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致同(Zhitong Gao)

协和双语学校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印度的教育方式给我带来的启发

在今天的WEEC会议上,来自印度的专家和代表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上午9点的全体大会上,印度导演Purnima Devi Barman分享的故事让我感动。她汇聚了印度阿萨姆邦的妇女,共同成立了一个名为Hargila的团队,这个名字来源于Hargila鸟——一种拥有迅速振翅能力的鸟类。她们与政府部门、学生和工作人员合作,为阿萨姆邦的女性提供教育机会,组织传统美食比赛和美食节等活动。随后,她们发起了社区教育计划,使得Hargila的妇女们也成为了向他人传授知识的教育者。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出现在第二场会议中,一位印度学校教师介绍了他们为学校的学生进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计划。该计划覆盖从三年级到十年级的学生,其完善程度令人惊叹。这不仅令我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力量深感震撼,也让我对教育的可能性有了新的理解和启发。



这些发言不仅展示了印度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环境教育上的积极行动,也体现了教育在塑造下一代中的核心作用。Hargila团队的成立和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都是向全球社会展示了印度如何利用教育作为变革的工具,激发年轻一代为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未来而努力。这些故事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启示,提醒我们持续创新的重要性,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


孙孝颉(Xiaojie Sun)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今天早上听的第一个plenary的主题是Values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EE and ESD,其中有两个让我很印象深刻的发言。第一个是来自阿联酋International Fund for Houbara Conservation (IFHC)的Mohammed Saleh Al Baidani。他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给人们传递了环境保护教育不止局限于本民族本国家,更是一种普世性跨国界行动的理念。1996年他被俄罗斯邀请在当地进行野外动物保护;如今IFHC与超过15个国家合作,包含蒙古、北非和中东。他们在不同的国家做了很多的研究,试图了解到关于野外动物尽可能多的信息并进行保护。在阿联酋,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学课程的科目之一。


Mohammed Saleh Al Baidani说到:“My participation today is to make the good and to go beyond the just civilized life and really to be in direct contact with nature. Leading centers in all these countries by developing the social life of those remote areas by building schools and hospitals, and we got a lot of knowledge about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Education programs deliver the right message about your culture.”


第二个是Anne Poelina,是一位来自西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的Nyikina Warrwa女性。她强调,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迫切需要通往更安全、更公正的用水未来的道路。对于西澳土著居民来说,气候变化与人为对水资源的破坏与该地区土著人民的权利背道而驰,并给土著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代价。作为一个电影制作人,Anne Poelina呼吁通过讲述故事来唤醒更多人保护家园的意识。


薛泽钰(Zeyu Xue)

宋庆龄学校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你知道最近在目标管理上蛮火的四象限吗?假设大部分国家政府和企业把任务分到这四个格子里,环境议题可能会在“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这两个格子里来回扑腾,但它基本不会被放在“重要且紧急”里被当成当下极其重要且必须处理的事情,而这个格子里的事物通常永远处理不完,因此常常轮不到环境这个话题。这就是今天在了YEEC 的Youth Enterpreneurship(青年企业家)会议分享者所遇到的挑战。他们分享说,其实掌权者都知道气候变化的事实,他们的反应是:“我知道”,“已经不可逆了”,“我已经做了很多了”或者“它还不够重要”等。因而,提倡者的工作便是向企业和政府揭示解决气候变化的急迫性,并推动他们以纯绿色能源生产为目标。我认为经济和发展一定是在“重要且紧急”这一栏的,也就是说经济和环境保护/绿色能源若能一体化,将个人利益与世界环境挂钩,能让人们“有劲儿往一处使”,就定能被安排上日程,毕竟无需确保每个人都拥有高尚的品质——无偿为人民服务——就能让保护环境/绿色能源成为“全民运动”。



那又是什么让掌权者的回答中有“已经不可逆了”这种消极而不符合实际的回复呢?因为大多数的宣传中仅强调气候灾害的可怕,而忽略了正在努力的人和成功的案例。人们不知,谈何推进?我参加的第三场还是选择了YEEC的场地,这个会议不太一样,它是一个活动,嘉宾分成4个组,桌子被白色的大白纸覆盖,用各式各样的字体写上了大标题,分别是“Challenge(挑战)”,“Achievement(成就)”,“Opportunities(机会)”和“Global Perspective(全球视角)”。刚刚提到的就是对已取得的成就的分享和讨论。其中在面临的挑战中,我们发现人们对环境现状的认知层面大都没问题,但时而缺乏对优化和改变环境的动力,因为大多数人们还没有尽数尝到气候变化的“苦头”——到时也真来不及了,于是便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而在全球视角的讨论中提到了教育应当不限于青少年,应该面向全民,教学内容则利用实际案例,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合理使用AI,落地执行时根据多样的文化背景做些微调,简称因地制宜。



在讨论中,我们会真的围坐下,聆听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一件事集思广益,分享着彼此的想法,并且记在大白纸上。我们为已经取得的成就叫好,为如今的挑战提供对策,为创造机会提供策略,也为未来的教育绘制蓝图,真的让人感到温暖又有意义。




文案&照片|

龚文竹(绿色光年青年项目主管)

徐嘉璇(西交利物浦大学)

高致同(协和双语学校)

孙孝颉(西交利物浦大学)

薛泽钰(宋庆龄学校)


排版|

张智媛(向日葵柯尔鸭)


相关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ESG青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